上传时间:2018年05月18日 浏览次数:2400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可致死的疾病。
目前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是心脏移植,但花费昂贵,且与患者匹配的心脏供体是可遇不可求的。伴随着对干细胞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多,科学家们也开始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
临床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
2017年9月26日发表在《循环研究》杂志上一篇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1/2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来自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给15名心脏衰竭患者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ⅹ106个细胞/kg),并与给安慰剂的患者进行对比,在治疗后的随访中利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心电图技术检测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第1天、第15天和第90天内均未在患者体内检测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同种异体抗体;并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患者在治疗后的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胸部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左心室泵血功能明显改善,他们在治疗1年后心脏泵血的能力比对照组患者高4倍,对生活质量的自我感觉也好于对照组患者,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
参考文献:
文章链接:http://circres.ahajournals.org/cgi/pmidlookup?view=long&pmid=28974553
骨髓单核细胞原位注射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缺血性心脏衰竭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导致血管堵塞斑块的疾病,也是导致心脏衰竭的主要原因,使心脏不能再将足够的血液吸入身体其余部位。CAD的正常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其中封闭的动脉被打开并且放置小管保持动脉开放)。然而,对于一些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如心脏壁上有大量瘢痕组织或具有特定心脏结构的患者,将无资格进行这些治疗。最近的研究表明,从骨髓中取出干细胞并将细胞植入心脏组织可能是实现治疗性血管发生的有效途径。
来自美国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给61名冠状动脉患者经心内注射共计1亿个骨髓单核细胞后,与安慰剂组的31名患者相比,其左心室的泵血量和最大耗氧量并无显著变化。(该研究clinicaltrials编号为NCT00824005)
参考文献:
文章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00947/
自体心脏祖细胞移植治疗发育不良的左心综合征
发育不良的左心综合征(HLHS)的特征是左心脏和主动脉的发育不全,体内心脏输出受损。 HLHS患者的长期生存能力随着医疗和外科治疗的进步而显着改善,但越来越多的婴儿最终将需要心脏移植用于终末期心力衰竭,因为几个潜在的缺点包括负面影响 对右心室功能,心律不齐,来自非评估分流器反流的附加体积负荷以及肺动脉生长受损。
来自日本冈山大学国家脑血管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心脏姑息手术获得的了7位患者自身心脏组织中的自体心脏祖细胞,心脏手术1个月后通过冠状动脉输注30万/ kg的自体心脏祖细胞到这7位患者体内。18个月后,与安慰剂组相比,心脏核磁共振结果表明细胞输注组的心脏衰竭患者右心室泵血量增加;根据Ross classification检测的心脏衰竭状态以及纽约大学儿科中心心力衰竭指数评分标准评估发现细胞输注组心脏衰竭状态得到了改善。(该研究clinicaltrials编号为NCT01273857)
参考文献:
文章链接:http://www.jtcvsonline.org/article/S0022-5223(15)01201-5/fulltext
文章链接:http://circres.ahajournals.org/content/116/4/653.long
展望
相对于心脏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来说,临床干细胞来源较多,提取纯化方法也愈渐成熟,处理成本要相对低的多,而且没有伦理冲突,是代替心脏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具有很大研究价值的新方法,但仍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验证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