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2018年11月20日 浏览次数:3599
日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临床干细胞中心王斌教授团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推动建立更加严格的干细胞产品供体筛选标准。
我国是肝病大国,乙肝病人和携带者比例都比较高。乙肝病毒也是干细胞供体筛查标准里强制筛查的一项。南京鼓楼医院临床干细胞中心将通过血清学检测出的两例乙肝孕妇(大小三阳各一)正常分娩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扩增培养。
为了研究这些乙肝病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带有乙肝病毒(HBV),团队首先采用获得临床批文的ELISA和PCR检测试剂盒对培养的干细胞和培养基进行HBV检测,结果显示HBV病毒为阴性。为了提高灵敏度,团队又采用世界上目前灵敏度最高的数字PCR技术,来检测这些干细胞是否含有HBV。结果显示,在干细胞和其培养基中均未检测出HBV。
为了保证PCR检测技术的可信度,团队随后将正常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来自乙肝“大三阳”病人的血清一起孵育,通过细胞的传代培养,检测各个代次的细胞和细胞培养基中的HBV含量。研究发现,孵育之后干细胞和培养基中都能检测出微量HBV病毒DNA,但是随着细胞不断传代,HBV含量快速下降,传代5次后,已经完全不能检出了。
以上结果的出现,团队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由于胎盘屏障,这些细胞本身与病毒隔绝;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是病毒的宿主细胞,不会造成感染;由于目前试验方法及灵敏度的限制,某些细胞中存在的微量病毒DNA拷贝未能检测出来。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及推论,研究者认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基于干细胞本身水平的HBV筛查并不能提供安全保障,而且供体筛查HBV窗口期的问题也无法解决。因此,相较于对干细胞进行细胞水平的病毒检测,更重要的是对干细胞供者进行更加严格的血清学检测。此外,为了解决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和窗口期感染的问题,应对干细胞样本的供者进行二次传染病血清学检测,以确保干细胞产品的安全,并逐渐成为强制标准。
该研究结果已于近日发表于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杂志。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员与南京鼓楼医院王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目前团队所在的南京鼓楼医院干细胞中心,脐带和胎盘干细胞供体都选择来自于医院内部的护士或者医生,在前期进行健康筛查的情况下,采集标本的同时抽血进行全面的传染性疾病的筛选,三个月后再次对供体进行第二次血清学的传染病筛选,确保其干细胞产品从源头上杜绝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于中科院再生医学微信公众号
原文阅读
https://stemcellre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287-018-0920-3